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外包之后,如今美国正悄悄兴起一场制造业的复兴。苹果、卡特彼勒、福特汽车、通用电气、惠而浦等公司在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。
受到廉价能源、弱势美元和停滞薪酬吸引的不只是美国企业,三星电子计划在得克萨斯州投资40亿美元建造一座半导体工厂,空客公司正在阿拉巴马州建造一座工厂,丰田汽车想在印第安那州生产厢式旅行车,然后出口到亚洲。
尽管由于出口需求降低,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2012年的工业生产有所下滑,但总体来说,其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仍然保持强劲。目前,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总量的35%。
中国劳动办成本的上升和工业地块价格的上升, 美国老工业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是是主要原因。
2009年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,不仅使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被迫进行大量裁员,而且还使这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下滑。此外,全球8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净生产输出的下滑幅度远高于员工数量,这表明在只有较少订单或没有订单的时候,许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一支留守力量。
美国制造的成本优势
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,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的低成本工厂。然而,中国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正在以每年15%到20%的速度增长, 而美国的工资水平则停滞不前。虽然中国政府力求保持币值稳定,但自2005年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33%。中国整体的工业用地平均成本为每平方英尺 10.22美元(1平方英尺=0.09290304平方米),但在沿海城市宁波已上涨至11.15美元,深圳为21美元─而美国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仅 为1.30美元到4.65美元。
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西尔金:“未来五年内,如果在美国一些地方建造工厂,其许多产品的整体生产成本仅比中国沿海城市高10%到15%左右。”如果再考虑关税和运费,美国与中国的制造成本差距将进一步缩小。